德芙书柜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章 文化篇: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1/5)

29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 很多人以为古人在日常说话时也满口“之乎者也”,担心穿越回去不会说“文言文”,没法和古人交流。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古人日常交流用的也是白话文。

所谓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时用的书面语言。

春秋以前,文言文与口语白话文的区别并不大,文言文实际上就是将商周时期的口语简化后变形而成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言文基本定型,以后的两千年基本没有变过。

但口语白话文却一直在变,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移民的影响,比如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所导致的语言变化。

唐朝之后,白话文和文言文分离得更加明显,人们平时说话和写文章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那古人为何写文章的时候不用白话文呢?这样岂不是更方便读懂吗?白话文尽管容易读懂,但真的不容易写,因为用字太多。

同等信息含量的内容,如果用白话文,会比文言文多出一倍的文字量。

在纸张没有发明前,古人在青铜器上铸字、竹简上刻字、丝帛上写字,这些书写材料都十分昂贵,而且书写过程也很费劲。

所以,古人为了省钱省力,写文章的时候必须惜字如金,文言文这种精简化的用语就体现了它的优势。

打个比方,您正在读的这部书总共十余万字,如果用竹简写成,需要近三十斤竹简。

如果百万字的长篇小说用竹简写成,大部分人是买不起的。

所以,古人用文言文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省字控制成本。

东汉改进了造纸术,唐宋普及了印刷术。

书写材料便宜了,过程也不那么费劲了,为啥还用文言文呢?这主要是因为文化传承的惯性,文言文格式稳定,言简意赅,有表达优势。

另外,古代的知识分子用文言文还能提高自己的格调——这样能把自己和普通的“吃瓜群众”区分开来,通过体现文化的高低差异来获得优越感。

两千多年来,使用文言文一直是读书人的身份象征,直到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后,文言文的优越感才消失。

宋朝之后,随着民众阅读的普及,白话文在书籍文章中的使用数量大大增多。

宋代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话本”,实际上就是说书艺人表演时使用的底本。

这种话本融合了口语和书面语,产生了一种浅近文言体,即白话小说。

此后的畅销类小说基本都用白话文了,这样读起来比较贴近真实生活,而且大家都能读得懂,四大名著就是此类小说的代表。

今天的初中生读四大名著就容易,但读纯文言体的《史记》就费劲多了。

宋朝之后的白话文和今天差别不大了,基本上都能看懂。

史书上记载过一段宋代官府审问一个妇女的对话,这妇女砍伤了自己的丈夫,官府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是你斫伤本夫?实道来,不打你。

”和今人说话相比,只是个别字的用法听起来有些别扭,但不影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明朝时朱元璋写圣旨也多用白话文,因为他的文化水平不高,用白话文方便点。

朱元璋有一道圣旨下达抗倭令,要求抵御海盗,原话是这样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

钦此。

”如此简单粗暴的白话文,今天的小孩子也能听懂,毫无违和感。

到了清朝,白话文和今天基本无异。

性情中人的雍正皇帝,给大臣写朱批的时候就时常冒出两句白话文,用这样的方式拉近与大臣的情感。

比如: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他甚至还给大臣写过“你好么?”这样今人常用的口语。

尽管古人讲话也用白话文,但并不代表你穿越回去就能听懂。

因为同样的白话文,古人的发音和今天不一样。

关于此问题,下一篇会详细论述。

30古人能听懂我们说话吗 前面讲过,古人日常说话也讲白话文。

那穿越回古代,我们能不能和古人无障碍交流呢?答案是不能。

因为古人即使讲白话文,其白话文的发音也是古汉语发音,和我们现代汉语发音大不相同。

根据古汉语学者的研究,历史上古代汉语的发音大致经过三个时期的变化,分别是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

上古音指从西周到汉朝的汉语发音;中古音指从南北朝到唐朝的汉语发音;近古音指从宋朝到清朝的汉语发音。

(关于古汉语的发音分期,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此处只采用这种较为广泛的说法。

) 这三种发音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和现代汉语的发音更是天壤之别。

比如说同样是“青青子衿”这句话,三个时期的古汉语发音分别是: 上古音(周朝、秦朝、汉朝):cencencilumukelumu 中古音(南北朝、隋朝、唐朝):cengcengciginmu 近古音(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初年):cingcingzigin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蒙,有点像外语?为什么古汉语的发音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迁,他们讲的胡语与中原汉语融合,导致了汉语发音发生了重大变化。

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今天的闽南语、粤语、广东客家话和江浙吴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发音。

原因就是最初的汉语使用者,在胡人入主中原的时候,不断地向南迁,衣冠南渡,把最初的古汉语的发音带到了南方,经过千百年的世事沧桑,至今还残存着一些。

比如,古汉语发音中有个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四个声调中已经没有了,但是在吴语粤语等方言里依然还有入声。

今天的日语和韩语里也保留着一些古汉语发音的元素,所以南方人在学日语发音时会感到一丝亲切,学起来很顺口。

有的人会感到疑惑:古代又没有录音机,你是怎么知道古汉语发音的?其实用不着录音机,用拼音的方式就可以拼出古汉语的发音。

古代没有今天的汉语拼音,却有一套类似拼音的文字注音体系,叫“反切法”。

简单地说,就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

一般都会选择两个常用字来反切,前面的字取其声母,后面的字取其韵母和声调。

比如山峰的峰,反切法注音为“房生切”,取“房”字的声母f,取“生”字的韵母eng和声调“一声”,反切出来就是fēng了。

中国人早在两千年前就使用反切法了,今天学者通过隋朝的《切韵》等韵书可以复推出中古音系,但上古音的复推比较麻烦,还要借助亲属语言(比如藏语)的发音规律。

但这些都是复推,不可能和古人完全一致。

有的朋友还疑惑:今天用普通话读唐诗还是很押韵,怎么能说中古音和今天普通话发音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中古音的韵母和今天的韵母变化没有太大,特别是平声韵(句尾押韵字为一声或二声)的唐诗,今天读起来依然押韵。

但你若读上古音时代的《诗经》,你就会发现不怎么押韵了。

古汉语发音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但要记住:如果想穿越回古代干大事,一定要选择好时代;否则,你穿回去可能连话都听不懂。

穿越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31中国方言的历史起源 汉语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汉语方言的复杂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汉语不同方言间的差异,甚至大过欧洲不同种语言间的差异。

比如说,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各自用本国语言是可以彼此交流的,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之间各自用本国语言交流也基本没多大障碍。

但我作为一个东北人,听江西同事给家里打电话,基本上就像听外语一样,完全听不懂。

好像最难懂的方言是温州话,传说抗战时期,抗日武装部队都会用温州人做情报员传递军情,因为不怕被偷听——听也听不懂。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可以整合划分成为七大方言,即官话、粤语、吴语、客家语、闽语、湘语和赣语。

每一种方言下面又可分为若干片区(大片区也称次方言)。

比如官话又分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和西南官话等八大片区。

其中,北京官话就是普通话的蓝本。

同一方言的不同片区之间,差距有大有小。

官话的不同片区间的差异就较小,互相之间是可以听懂的。

比如我是一个讲东北官话的东北人,去大西北的陕西,能听懂陕西话,因为陕西话属于中原官话;我去大西南的四川,也能听懂四川话,因为四川话属于西南官话。

官话之间,除了一些地方性的词汇外,彼此间都能听懂。

但有的方言不同片区间的差异就非常大,差异最大的是闽语。

比如说同属于福建的福州和厦门都讲闽语,但福州话属于闽东片区,厦门话属于闽南片区,彼此很难听懂。

方言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比如原住民语言的影响、时间流逝导致的自身变化和地理环境的阻隔等,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历史上移民导致的语言分化与聚合。

比如,秦朝南伐百越,大量军人、官员移民两广,促成了粤语的形成。

再比如,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导致了北方官话语音的变化。

所以,每一种方言的形成都有它背后的历史原因。

有湖北宜昌的朋友就跟我说过,他们在外地说话总被认为是四川人。

四川话是西南官话的代表,西南官话是云、贵、川、渝等地的方言,湖北也有一部分地区使用西南官话。

为什么湖北人要讲四川话呢?其实大家弄反了,并不是湖北人讲四川话,而是四川人讲湖北话。

今天的四川人大部分并不是古代巴蜀人的后代,而是湖北人的后代。

明朝时就有大量湖北人移民四川,更大规模的移民则是发生在清朝初年。

明末有个农民起义领袖叫张献忠,据说他小时候随父亲在四川贩枣,被当地人欺负过,所以对川人怀有深仇大恨。

他起义造反后,就带着军队从陕西进入了四川,开始大肆屠杀。

岷江以北的四川人,被张献忠杀了大半,十室九空。

所以清初康熙年间,清廷将大量湖北、湖南民众迁去四川充实人口。

因为清初两湖地区是湖广省,所以历史上又称此次事件为“湖广填四川”。

当时的湖广人讲的是当地的江淮官话,所以移民到四川后就将江淮官话带到了四川,慢慢融合成了今天的西南官话。

所以不是湖北话像四川话,而是四川话像湖北话。

四川地处大西南,而官话主要是在北方,为何四川话也属于官话呢?刚才说了,四川话来自于明朝的江淮官话,江淮官话的代表则是明朝初期首都所用的南京话。

朱棣在靖难之役后将明朝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同时将南京话带到了北京,慢慢形成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重回1986小山村

假如你重生了,最想做什么? 高明程仔细的想了想,觉得还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比较好! 年轻貌美的老婆,那就绝不能被艰苦的生活给磨去了颜色。 沉默内向的大儿子,打小就得好好培养。 至于走上邪路的小儿子,嘿嘿,教你做人套餐已上线,套餐包括:遍体鳞伤、皮开肉绽、头破血流。 至于钱嘛 我对钱不感兴趣,上辈子赚够了,这辈子只想小富即安,悠哉过好小日子! /

AI替身中了沙雕病毒

夏歌一朝穿越,穿成了星际时代某最大佬的AI仿生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的一切数据,都是照着大佬那求而不得的白月光设定的,从外貌到身材,从声线到性格,和那个人一样温文尔雅,和煦如风。 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AI替身机器人。 然而,就在夏歌穿越过去的当天,这个替身AI的数值程序就彻底崩坏了。 陆行深看着一边大喊老子活了!一边满屋子疯跑蹦跳鬼叫不止的疯批,觉得自己的完美替身机器人一定是中病毒了,才会程序/

七零文工团小厨娘

*泼辣小厨娘x神颜公子哥 人家穿越到文工团是舞蹈演员,顾芊穿越过来居然是一名食堂女工。 罢了,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厨子虽然没有跳舞体面,也算是一门手艺。 正好,顾芊穿越前是一名神厨。 持起锅铲就是一顿干! 糙面、野菜、麦麸咸菜饼子都能给你做出朵花儿来。 任何糟糕的食物到了顾芊手里,皆能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 一不小心就从食堂女工升职为主厨,成了文工团人人追捧、不敢得罪的顾神厨! 就在顾芊开/

穿成炮灰后我被首富宠上天

戏剧学院表演系老师纪夕一觉睡醒,发现自己穿成了狗血耽美文里的同名小炮灰。 小炮灰是个十八线小演员,演技不行性格懦弱糊穿地心,本以为抱了个金大腿,却被书中主角攻和正牌受合伙虐死。 浴室里水声渐弱,纪夕穿着女仆装跑路了,仓促间撞进一个行走的荷尔蒙大帅比怀里,纪夕眼带祈求:能带我出去吗? 大帅比看着他水雾氤氲的眼睛,半晌点点头。 纪夕逃离渣攻后金手指大开,在国民综艺节目上以厨艺圈粉无数;大制作电/

在大唐当外科医生的日子

徐清麦在一场车祸后,发现自己莫名穿越到了大唐。 可气的是,和她一起穿越的还有她那看上去人模人样实际狗得很的前男友周自衡。 更可气的是,他们还穿成了夫妻! 而最可气的是,周自衡穿成了农官小吏,而她作为一名外科界冉冉升起的新星,则穿成了他那柔弱不能自理只能困在后院的家庭主妇。 徐清麦暴躁了,这世界毁灭吧! 等等为什么会有婴儿的哭声? 两人对着原身那尚在襁褓之中,哭得震天响的小婴儿,只能面面相觑/

我要与超人约架

我在dc宇宙重生了,有个外挂,挨打就能升级,虽然技能点只能加防御。 大超被约架,似乎没赢过,每次都灰头土脸;蝙蝠侠与人约架,似乎没输过或许可以和大超约一架,把防御加到谁也打不死的钢铁之躯?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