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刻了这一个字,表示以后一定要来早。
以后他就果然再没有迟到过。
这是一件小事。
然而,由小见大,它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自省吗? 这坚毅刚强的性格伴随了鲁迅一生。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他一生顽强战斗,追求真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他对人民是一个态度,对敌人是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态度。
谁读了这样两句诗,不深深地受到感动呢?现在我在这一间阴暗书房里看到这一个小小的“早”字,我立刻想到他那战斗的一生。
在我心目中,他仿佛成了一块铁,一块钢,一块金刚石。
刀砍不断,石砸不破,火烧不熔,水浸不透。
他的身影突然大了起来,凛然立于宇宙之间,给人带来无限的鼓舞与力量。
同刻着“早”字的那一张书桌仅有一壁之隔,就是鲁迅文章里提到的那一个小院子。
他在这里读书的时候,常常偷跑到这里来寻蝉蜕、捉苍蝇。
院子确实不大,大概只有两丈多长、一丈多宽。
墙角上长着一株腊梅,据说还是当年鲁迅在这里读书时的那一棵。
按年岁计算起来,它的年龄应该有一百八十岁了。
可是样子却还是年轻得很。
梗干茁壮坚挺,叶子是碧绿碧绿的。
浑身上下,无限生机;看样子,它还要在这里站上一千年。
在我眼中,这一株腊梅也仿佛成了鲁迅那坚毅刚强的、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性格的象征。
我从地上拾起了一片叶子,小心地夹在我的笔记本里。
把树叶夹在笔记本里,回头看到一直陪我们参观的闰土的孙子在对着我笑。
我不了解他这笑是什么意思。
也许是笑我那样看重那一片小小的叶子,也许是笑我热得满脸出汗。
不管怎样,我也对他笑了一笑。
我看他那壮健的体格,看他那浑身的力量,不由得心里就愉快起来,想同他谈一谈。
我问他的生活情况和工作情况,他说都很好,都很满意。
我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多余的。
从他那满脸的笑容、全身的气度来看,他生活得十分满意,工作得十分称心,不是很清清楚楚的吗? 我因此又想到他的祖父闰土。
当他隔了许多年又同鲁迅见面的时候,他不敢再承认小时候的友谊,对着鲁迅喊了一声“老爷”。
这使鲁迅打了一个寒噤。
他给生活的担子压得十分痛苦,但却又说不出。
这又使鲁迅吃了一惊。
可是他的儿子水生和鲁迅的侄儿宏儿却非常要好。
鲁迅于是大为感慨:他不愿意孩子们再像他那样辛苦辗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像闰土那样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像别人那样辛苦恣睢而生活。
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
这样的生活鲁迅没有能够亲眼看到。
但是,今天这新的生活却确确实实地成为现实了。
他那老朋友闰土的孙子过的就是这样的新生活,是他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按年龄计算起来,鲁迅大概没有见到过闰土的这个孙子。
但这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鲁迅一生为天下的“孺子”而奋斗,今天他的愿望实现了。
这真是天地间一大快事。
如果鲁迅能够亲眼看到的话,他会多么感到欣慰啊! 我从闰土的孙子想到闰土,从现在想到过去。
今昔一比,恍若隔世。
我眼前看到的虽然只是闰土的孙子的笑容;但是,在我的心里,却仿佛看到了普天下千千万万孩子们的笑容,看到了全国人民的笑容。
幸福的感觉油然流遍了我的全身。
我就带着这样的感觉离开了那一个我以前已经熟悉、今天又亲眼看到的门口。
1963年11月23日写毕 奇石馆 石头有什么奇怪的呢?只要是山区,遍地是石头,磕磕绊绊,走路很不方便,让人厌恶之不及,哪里还有什么美感呢? 但是,欣赏奇石,好像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审美情趣。
南南北北,且不说那些名园,即使是在最普通的花园中,都能够找到几块大小不等的太湖石,甚至假山。
这些石头都能够给花园增添情趣,增添美感,再衬托上古木、修竹、花栏、草坪、曲水、清池、台榭、画廊等,使整个花园成为一个审美的整体,错综与和谐统一,幽深与明朗并存,充分发挥出东方花园的魅力。
我现在所住的燕园,原是明清名园,多处有怪石古石。
据说都是明末米万钟花费了惊人的巨资,从南方运来的。
连颐和园中乐寿堂前那一块巨大的石头,也是米万钟运来的,因为花费太大,他这个富翁因此而破了产。
这些石头之所以受人青睐,并不是因为它大,而是因为它奇,它美。
美在何处呢?据行家说,太湖石必须具备四个条件,才能算是美而奇:透、漏、秀、皱。
用不着一个字一个字地来分析解释。
归纳起来,可以这样理解:太湖石最忌平板。
如果不忌的话,则从山上削下任何一块石头来,都可以充数。
那还有什么奇特,有什么诡异呢?它必须是玲珑剔透,才能显现其美,而能达到这个标准,必须是在水中已经被波浪冲刷了亿万年。
夫美岂易言哉!岂易言哉! 以上说的是大石头。
小石头也有同样的情况。
中国人爱小石头的激情,绝不亚于大石头。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南京的雨花石。
雨花大名垂宇宙,由来久矣。
其主要特异之处在于小石头中能够辨认出来的形象。
我曾在某一个报上读到一则关于雨花石的报道,说某一块石头中有一幅观音菩萨的像,宛然如书上画的或庙中塑的,形态毕具,丝毫不爽。
又有一块石头,花纹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也是形象生动,不容同任何人、神、鬼、怪混淆。
这些都是鬼斧神工,本色天成,人力在这里实在无能为力。
另外一种小石头就是有小山小石的盆景。
一座只有几寸至多一尺来高的石头山,再陪衬上几棵极为矮小却具有参天之势的树,望之有如泰岳,巍峨崇峻,咫尺千里,真的是“一览众山小”了。
总之,中国人对奇特的石头,不管大块与小块,都情有独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为其他国家所无。
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设计香山饭店时,利用几面大玻璃窗当作前景,窗外小院中耸立着一块太湖石,窗子就成了画面。
这种设计思想,极为中国审美学家所称赞。
虽然贝聿铭这个设计获得了西方的国际大奖,我看这也是为了适应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碧眼黄发人未必理解与欣赏。
现在文化一词极为流行,什么东西都是文化,什么茶文化、酒文化,甚至连盐和煤都成了文化。
我们现在来一个石文化,恐怕也无可厚非吧。
我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竟在离开北京数千里的曼谷——在旧时代应该说是万里吧——找到了千真万确的地地道道的石文化,我在这里参观了周镇荣先生创建的奇石馆。
周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曾在国立东方语专念过书,也可以算是北大的校友吧。
去年10月,我到昆明去参加纪念郑和的大会,在那里见到了周先生。
蒙他赠送奇石一块,让我分享了奇石之美。
他定居泰国,家在曼谷。
这次相遇,颇有一点旧雨重逢之感。
他的奇石馆可真让我大吃一惊,大开眼界。
什么叫奇石馆呢?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馆,难免有一些想象。
现在一见到真馆,我的想象被砸得粉碎。
五光十色,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花八门,大大小小,方方圆圆,长长短短,粗粗细细,我搜索枯肠,把我所知道的一切带数目字的俗语都搜集到一起;又到我能记忆的旧诗词中去搜寻描写石头花纹的清词丽句。
把这一切都堆集在一起,也无法描绘我的印象于万一。
在这里,语言文字都没用了,剩下的只有心灵和眼睛。
我只好学一学古代的禅师,不立文字,明心见性。
想立也立不起来了。
到了主人让我写字留念的时候,我提笔写了“琳琅满目,巧夺天工”,是用极其拙劣的书法,写出了极其拙劣的思想。
晋人比我聪明,到了此时,他们只连声高呼:“奈何!奈何!”我却无法学习,我要是这样高呼,大家一定会认为我神经出了毛病。
听周先生自己讲搜寻石头的故事,也是非常有趣的。
他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一听到有奇石,便把一切都放下,不吃,不喝,不停,不睡,不管黑天白日,不管刮风下雨,不避危险,不顾困难,非把石头弄到手不行。
馆内的藏石,有很多块都隐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
中国古书上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这话在周镇荣先生身上得到了证明。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酷爱石头,有“米颠拜石”的传说。
我看,周先生之癫绝不在米蒂之下。
这也算是石坛佳话吧。
无独有偶,回到北京以后,到了4月26日,我在《中国医药报》上读到了一篇文章《石头情结》,讲的是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酷爱石头的故事。
王先生我是认识的,好多年以前我们曾同在桂林开过会。
漓江泛舟,同乘一船。
在山清水秀弥漫乾坤的绿色中,我们曾谈过许多事情,对其为人和为学,我是衷心敬佩的。
当时他大概对石头还没有产生兴趣,所以没有谈到石头。
文章说:“十多年前在朝闻老家里几乎见不到几块石头,近几年他家似乎成了石头的世界。
”我立即就想到:“这不是另外一个奇石馆吗?”朝闻老大器晚成,直到快到耄耋之年,才形成了石头情结。
一旦形成,遂一发而不能遏制。
他爱石头也到了“癫”的程度,他是以一个雕塑家美学家的眼光与感情来欣赏石头的,凡人们在石头上看不到的美,他能看到。
他惊呼:“大自然太神奇了。
”这比我在上面讲到的晋人高呼“奈何!奈何!”的情景,进了一大步。
石头到处都有,但不是人人都爱。
这里面有点天分,有点缘分。
这两件东西并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认识这样的人,是不是也要有点缘分呢?我相信,我是有这个缘分的。
在不到两个月的短短的时间内,我竟能在极南极南的曼谷认识了有石头情结的周镇荣先生,又在极北极北的北京知道了老友朝闻老也有石头情结。
没有缘分,能够做得到吗?请原谅我用中国流行的办法称朝闻老为北癫,称镇荣先生为南癫。
南北二癫,顽石之友。
在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这样的癫是极为难见的。
知道和了解南北二癫的人,到目前为止,恐怕也只尚有我一个人。
我相信,通过我的这一篇短文,通过我的缘分,南北二癫会互相知名的,他们之间的缘分也会启发出来的。
有朝一日,南周北王会各捧奇石相会于北京或曼谷,他们会掀髯(可惜二人都没有髯,行文至此,不得不尔)一笑的,他们都会感激我的。
这样一来,岂不猗欤盛哉!我馨香祷祝之矣。
1994年5月24日凌晨, 细雨声中写完,心旷神怡 注释 [1]此文写于1988年前后,是季羡林先生晚年回忆1935年去往德国留学时途经中国东北一带的一段经历。
为体现事件发生时的时代背景,本文地名遵循原稿,未经修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夏佐伊因系统穿越到一本以中古西幻不现实向为背景的小说中,成了一个漂亮精致的小领主。 性别男,爱好男,文里是炮灰。 在女主玛丽苏光环的照耀下,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不断脑残,最终被定罪并受绞刑痛苦而死。 穿过来后,夏佐伊摸着白嫩的脖子想,我死都不搞gay,我搞基建。 谈恋爱不如基建!请让我独自美丽!谢谢! 教皇/公爵/领袖:我们同意了吗? 这里,上层人士与下层人士阶级分明,等级制度森严。 这里,食/
霁摘星在无数次转生中,按部就班地做气运之子的工具人。 突然有一天,他想活得久一点。 星际世界 有幸和三殿下达到99%的基因适配度,平步青云的第一步,就是让皇室将他塞入帝国学院借读,好镶金。 天骄们对其不学无术十分鄙夷,直到有日他们发现,这个借读生论文比他们多写十页纸,课题习惯用三种方法解答,随堂测永远最高分。 于是等三殿下宣布心爱之人另有所属,众天骄振奋:真的?那我可以追求霁首席了吗? 修/
1620年代的瓦雷斯世界,正处于时代更迭的转角。 魔导蒸汽机吹响了工业革命的号角,启蒙思潮正在冲击封建皇权的根基,旧大陆的帝国日薄西山,新世界的殖民者野心勃勃,一千六百年来建立在剑与魔法之上的旧秩序,即将为一种全新的秩序所取代。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就是殖民地少年乔安维达学习和生活的年代。 人人生而自由,但施法者更自由。 这是一个关于魔法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相/
赵逢青跟江琎的那一晚,有悲也有喜。 悲的是,她的纯贞没了。 喜的是,她也可以讲一个谁年轻时没爱过个把人渣的故事。 这是一个小太妹和尖子生的故事。 /
(年下深情霸道总裁攻+腰细腿长肤白貌美心机诱受 ) 活了万年的狐妖绥怎么也想不到,他遭了场无妄之灾,竟是见到了人间千万载之后的景象。 高楼大厦,灯火辉煌,车如流水马如龙。 一朝穿越时空,古代狐妖成了现代小明星。 且看琴棋诗画,阴谋阳谋样样精通的老妖精,一朝穿越成过气花瓶,如何一路艳惊四座,在娱乐圈掀起惊涛骇浪! tips: 1.破镜重圆/古穿今/前世今生梗/受宠攻/双洁。 受君撩天撩地,一/
美食博主罗似锦一朝醒来发现胎穿成架空世界八零年人口众多的罗家小可怜。 重男轻女!? 不存在的! 锦鲤运气护身,空间灵泉加持,妥妥的活成了罗家村人们心目中的小福宝。 福宝,跟婶子下地。 一亩地种出了三千斤。 福宝,跟大叔上山! 上山打猎的五个大叔一人扛一头野猪凯旋而归。 罗似锦所过之处,阴天云散,雨天雨停,母鸡一天下两个鸡蛋,兔子直接撞树,鱼虾成往怀里蹦,谁不说罗家出了个福气包。 陆铎暗戳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