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芙书柜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章 文化篇: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1/5)

29古人说话也用文言文吗 很多人以为古人在日常说话时也满口“之乎者也”,担心穿越回去不会说“文言文”,没法和古人交流。

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古人日常交流用的也是白话文。

所谓文言文,是古人写文章时用的书面语言。

春秋以前,文言文与口语白话文的区别并不大,文言文实际上就是将商周时期的口语简化后变形而成的。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文言文基本定型,以后的两千年基本没有变过。

但口语白话文却一直在变,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受移民的影响,比如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所导致的语言变化。

唐朝之后,白话文和文言文分离得更加明显,人们平时说话和写文章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那古人为何写文章的时候不用白话文呢?这样岂不是更方便读懂吗?白话文尽管容易读懂,但真的不容易写,因为用字太多。

同等信息含量的内容,如果用白话文,会比文言文多出一倍的文字量。

在纸张没有发明前,古人在青铜器上铸字、竹简上刻字、丝帛上写字,这些书写材料都十分昂贵,而且书写过程也很费劲。

所以,古人为了省钱省力,写文章的时候必须惜字如金,文言文这种精简化的用语就体现了它的优势。

打个比方,您正在读的这部书总共十余万字,如果用竹简写成,需要近三十斤竹简。

如果百万字的长篇小说用竹简写成,大部分人是买不起的。

所以,古人用文言文的最初目的是为了省字控制成本。

东汉改进了造纸术,唐宋普及了印刷术。

书写材料便宜了,过程也不那么费劲了,为啥还用文言文呢?这主要是因为文化传承的惯性,文言文格式稳定,言简意赅,有表达优势。

另外,古代的知识分子用文言文还能提高自己的格调——这样能把自己和普通的“吃瓜群众”区分开来,通过体现文化的高低差异来获得优越感。

两千多年来,使用文言文一直是读书人的身份象征,直到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文后,文言文的优越感才消失。

宋朝之后,随着民众阅读的普及,白话文在书籍文章中的使用数量大大增多。

宋代兴起了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话本”,实际上就是说书艺人表演时使用的底本。

这种话本融合了口语和书面语,产生了一种浅近文言体,即白话小说。

此后的畅销类小说基本都用白话文了,这样读起来比较贴近真实生活,而且大家都能读得懂,四大名著就是此类小说的代表。

今天的初中生读四大名著就容易,但读纯文言体的《史记》就费劲多了。

宋朝之后的白话文和今天差别不大了,基本上都能看懂。

史书上记载过一段宋代官府审问一个妇女的对话,这妇女砍伤了自己的丈夫,官府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是你斫伤本夫?实道来,不打你。

”和今人说话相比,只是个别字的用法听起来有些别扭,但不影响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明朝时朱元璋写圣旨也多用白话文,因为他的文化水平不高,用白话文方便点。

朱元璋有一道圣旨下达抗倭令,要求抵御海盗,原话是这样说的:“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告诉百姓们,准备好刀子,这帮家伙来了,杀了再说。

钦此。

”如此简单粗暴的白话文,今天的小孩子也能听懂,毫无违和感。

到了清朝,白话文和今天基本无异。

性情中人的雍正皇帝,给大臣写朱批的时候就时常冒出两句白话文,用这样的方式拉近与大臣的情感。

比如:朕就是这样汉子,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

他甚至还给大臣写过“你好么?”这样今人常用的口语。

尽管古人讲话也用白话文,但并不代表你穿越回去就能听懂。

因为同样的白话文,古人的发音和今天不一样。

关于此问题,下一篇会详细论述。

30古人能听懂我们说话吗 前面讲过,古人日常说话也讲白话文。

那穿越回古代,我们能不能和古人无障碍交流呢?答案是不能。

因为古人即使讲白话文,其白话文的发音也是古汉语发音,和我们现代汉语发音大不相同。

根据古汉语学者的研究,历史上古代汉语的发音大致经过三个时期的变化,分别是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

上古音指从西周到汉朝的汉语发音;中古音指从南北朝到唐朝的汉语发音;近古音指从宋朝到清朝的汉语发音。

(关于古汉语的发音分期,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此处只采用这种较为广泛的说法。

) 这三种发音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和现代汉语的发音更是天壤之别。

比如说同样是“青青子衿”这句话,三个时期的古汉语发音分别是: 上古音(周朝、秦朝、汉朝):cencencilumukelumu 中古音(南北朝、隋朝、唐朝):cengcengciginmu 近古音(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初年):cingcingzigin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蒙,有点像外语?为什么古汉语的发音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迁,他们讲的胡语与中原汉语融合,导致了汉语发音发生了重大变化。

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今天的闽南语、粤语、广东客家话和江浙吴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发音。

原因就是最初的汉语使用者,在胡人入主中原的时候,不断地向南迁,衣冠南渡,把最初的古汉语的发音带到了南方,经过千百年的世事沧桑,至今还残存着一些。

比如,古汉语发音中有个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四个声调中已经没有了,但是在吴语粤语等方言里依然还有入声。

今天的日语和韩语里也保留着一些古汉语发音的元素,所以南方人在学日语发音时会感到一丝亲切,学起来很顺口。

有的人会感到疑惑:古代又没有录音机,你是怎么知道古汉语发音的?其实用不着录音机,用拼音的方式就可以拼出古汉语的发音。

古代没有今天的汉语拼音,却有一套类似拼音的文字注音体系,叫“反切法”。

简单地说,就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

一般都会选择两个常用字来反切,前面的字取其声母,后面的字取其韵母和声调。

比如山峰的峰,反切法注音为“房生切”,取“房”字的声母f,取“生”字的韵母eng和声调“一声”,反切出来就是fēng了。

中国人早在两千年前就使用反切法了,今天学者通过隋朝的《切韵》等韵书可以复推出中古音系,但上古音的复推比较麻烦,还要借助亲属语言(比如藏语)的发音规律。

但这些都是复推,不可能和古人完全一致。

有的朋友还疑惑:今天用普通话读唐诗还是很押韵,怎么能说中古音和今天普通话发音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中古音的韵母和今天的韵母变化没有太大,特别是平声韵(句尾押韵字为一声或二声)的唐诗,今天读起来依然押韵。

但你若读上古音时代的《诗经》,你就会发现不怎么押韵了。

古汉语发音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但要记住:如果想穿越回古代干大事,一定要选择好时代;否则,你穿回去可能连话都听不懂。

穿越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31中国方言的历史起源 汉语是汉文化的重要载体,汉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汉语方言的复杂性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汉语不同方言间的差异,甚至大过欧洲不同种语言间的差异。

比如说,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各自用本国语言是可以彼此交流的,丹麦人、挪威人、瑞典人之间各自用本国语言交流也基本没多大障碍。

但我作为一个东北人,听江西同事给家里打电话,基本上就像听外语一样,完全听不懂。

好像最难懂的方言是温州话,传说抗战时期,抗日武装部队都会用温州人做情报员传递军情,因为不怕被偷听——听也听不懂。

按照现代通俗的分法,现代汉语可以整合划分成为七大方言,即官话、粤语、吴语、客家语、闽语、湘语和赣语。

每一种方言下面又可分为若干片区(大片区也称次方言)。

比如官话又分为北京官话、东北官话、冀鲁官话、胶辽官话、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兰银官话和西南官话等八大片区。

其中,北京官话就是普通话的蓝本。

同一方言的不同片区之间,差距有大有小。

官话的不同片区间的差异就较小,互相之间是可以听懂的。

比如我是一个讲东北官话的东北人,去大西北的陕西,能听懂陕西话,因为陕西话属于中原官话;我去大西南的四川,也能听懂四川话,因为四川话属于西南官话。

官话之间,除了一些地方性的词汇外,彼此间都能听懂。

但有的方言不同片区间的差异就非常大,差异最大的是闽语。

比如说同属于福建的福州和厦门都讲闽语,但福州话属于闽东片区,厦门话属于闽南片区,彼此很难听懂。

方言形成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比如原住民语言的影响、时间流逝导致的自身变化和地理环境的阻隔等,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历史上移民导致的语言分化与聚合。

比如,秦朝南伐百越,大量军人、官员移民两广,促成了粤语的形成。

再比如,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导致了北方官话语音的变化。

所以,每一种方言的形成都有它背后的历史原因。

有湖北宜昌的朋友就跟我说过,他们在外地说话总被认为是四川人。

四川话是西南官话的代表,西南官话是云、贵、川、渝等地的方言,湖北也有一部分地区使用西南官话。

为什么湖北人要讲四川话呢?其实大家弄反了,并不是湖北人讲四川话,而是四川人讲湖北话。

今天的四川人大部分并不是古代巴蜀人的后代,而是湖北人的后代。

明朝时就有大量湖北人移民四川,更大规模的移民则是发生在清朝初年。

明末有个农民起义领袖叫张献忠,据说他小时候随父亲在四川贩枣,被当地人欺负过,所以对川人怀有深仇大恨。

他起义造反后,就带着军队从陕西进入了四川,开始大肆屠杀。

岷江以北的四川人,被张献忠杀了大半,十室九空。

所以清初康熙年间,清廷将大量湖北、湖南民众迁去四川充实人口。

因为清初两湖地区是湖广省,所以历史上又称此次事件为“湖广填四川”。

当时的湖广人讲的是当地的江淮官话,所以移民到四川后就将江淮官话带到了四川,慢慢融合成了今天的西南官话。

所以不是湖北话像四川话,而是四川话像湖北话。

四川地处大西南,而官话主要是在北方,为何四川话也属于官话呢?刚才说了,四川话来自于明朝的江淮官话,江淮官话的代表则是明朝初期首都所用的南京话。

朱棣在靖难之役后将明朝首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同时将南京话带到了北京,慢慢形成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真千金的公主聊天群

凌霄穿成了书里的配角真千金。 假千金认回了比他们家有钱一百倍的豪门,成为两家团宠。 而真千金是乡下来的又黑又柴可怜兮兮的土包子。 未婚夫:就算是我高攀不起明珍,也不会看你一眼! 父母:你多跟明珍学着点,她什么都比你强,愿意教你是你的福气。 假千金含笑答应:我一定好好教凌霄。 然后开始教身无分文的她怎么花一万块。 凌霄下意识看了一眼。 滴 【山阴公主已上线】 【太平公主已上线】 【平阳公主已/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老实头儿的春天小说目录,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全文免费阅读。德芙书柜提供老实头儿的春天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包含结局、番外。/

光明!

【屋内的光照强度低于3,目前处于黑暗状态,8分45秒之后出现1级怪异。】 许乐下意识缩了缩脚。 【你正在恐惧,恐惧是所有怪异的食粮,会吸引他们。】 许乐:? 缩个脚都不允许了? 在略微慌乱的情绪中,许乐快速生起了火堆。 光明涌现。 【屋内的光照强度为4,目前处于明亮状态,安全。】 许乐刚刚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这一切只是开始。 扭曲的火焰形成了新的文字! 【房屋内有一具尸体,死亡时间已超过4小/

反派沉迷我的毛茸茸

周羽棠穿成了一只满身杂毛灰了吧唧的鸟。 他的生命值只剩七天,必须尽快找到主人结契。 周羽棠:还用说么,当然是找主角啊! 主角:乌鸦?滚粗。 宗门仙长:此物不详,拿走拿走。 路人们:这小东西灵力低微,实在没什么用。 周羽棠:很好! 他找到角落里独自站立的少年,飞过去,用他焦炭的小脑袋瓜亲昵的蹭了蹭少年的脸。 确认过眼神,是一起干大事的人! * 师门考核,蛮荒巨妖吓哭了。 外出任务,九尾灵狐吓/

野僧

战长林年少轻狂时,做过最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有两件: 一件是倾其所有,求娶长乐郡主居云岫; 一件是兴德元年,在居云岫身怀六甲时扔下一纸休书,削发为僧,扬长而去。 三年后,天下大乱,战长林在荒郊救下华盖如云、玉辔红缨的送亲车驾。车里,新妇凤冠霞帔,怀里抱着的稚儿粉雕玉琢,正睁大一双跟他一模一样的眼,懵懵懂懂,似惊似疑。 战长林问:哪儿去? 居云岫答:洛阳赵家,成亲。 *又痞又野和尚X又冷/

全球刷怪

当幻想侵入现实,当科技与人性碰撞,当世界面临抉择,当毁灭悄然到来 注定要成为救世主的屌丝,那一日用笃定的语气教育世人:历史是人民众创造的,但好歹得先活下来,才能自称是人民众的一员吧?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