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41中国古代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重新融入多元世界,很多西方节日又回到了中国,并受到广大年轻人的追捧,最具代表性的是圣诞节和情人节。
但一些传统文化的卫道士却在极力鼓吹中国人应该过中国的传统情人节“七夕”。
王老师听了哭笑不得,因为七夕压根儿就不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至少在汉代,七夕节就已经出现了,至今至少有两千年了。
那古人是怎么过七夕节的呢?现存文献中,最早关于七夕的记载见于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录了汉朝怎么过七夕:“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意思是说:汉朝的宫女常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在缝衣制裳的宫楼里比赛穿针引线,民间也纷纷效仿。
因此,最初的七夕跟男女欢情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女子们比拼、学习女红技能的日子。
这种风俗叫作“乞巧”,即乞求心灵手巧。
它的起源跟织女的传说有关。
民间传说中,织女最初是织布的,所以三国时就有女子拜织女星祈求心灵手巧的乞巧风俗。
而传说中的织女又是和牛郎相伴的,于是人们便认为七夕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鹊桥相会。
但这个传说仅限牛郎织女之间的爱情,与民间的男欢女爱并无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的七夕也许增加了新的内容,但始终不变的是女性乞巧,而且也从来不是女子和男子约会的节日。
另外,古代的七夕节,仅限于未婚女性过节,未婚女子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和小姐妹们聚会,互相切磋女红技巧,聚餐玩耍。
所以,七夕并不是古代的情人节,而更像古代的“妇女节”或者说是“女光棍节”。
其实大家想想也能明白,在三纲五常等儒家观念影响下的古代社会,女子出门并不是那么随意,特别是未婚女性。
所以不大可能在七夕这一天和情人约会。
那中国古代真的就那么死板,没有类似情人节的节日吗?也不是,要说类似的情人节,还是有的,那就是元宵节。
元宵节在中国的历史也非常悠久,至少在东汉末年就有了,也存在大约两千年了。
那时的元宵节被称为上元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
每到这一天,大城市都会张灯结彩,歌舞升平。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市井百姓,晚上都会出来观灯赏月。
宋朝以前,城市有严格的宵禁制度,晚上跑到街上会被官府巡夜的惩处,唯独上元节例外。
唐朝时上元节的晚上开禁三天,大家晚上随便出来玩,赏灯逛街,不回家都行。
到了宋代,虽然没宵禁了,但女性在晚上仍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不过上元节这一天仍旧是特例,成为女性少有的能随便出去溜达的日子。
姑娘们上街,小伙子们出动,年轻的朋友们在一起,干什么都快乐。
后面的故事不用我讲,大家也能猜到。
宋代诗人辛弃疾就写过一首描写上元节夜晚场景的诗词《生查子·元夕》,诗中“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两句脍炙人口,讲的就是上元节晚上幽会的内容。
所以,上元节才是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在历史剧《大明宫词》里,周迅扮演的太平公主,就是在上元节这一天的夜晚遇上了她心仪的男子“昆仑奴”,这恰恰凸显了上元节的情人节色彩。
42古人如何解决“剩女”问题 古人寿命不长,所以结婚都早,很多人都听说过:古人十四五岁就结婚了。
果真如此吗?这一篇我们来考察一下古人的结婚年龄。
古人结婚的年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局势、道德观念、官方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所以,我们考察古人的结婚年龄,应该分时间段来看。
先秦时期,对男女的最晚结婚年龄有规定。
比如《礼记》就规定:“男三十、女二十而无夫家者,皆过时不嫁娶者,媒氏会而合之。
”意思是说:男子到了30岁、女子到了20岁的,如果还不结婚,政府就要用强制力帮你结婚,一般是派一个官方媒人给你强制介绍对象,必须去见。
因此,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居然还有强制相亲! 文献只记载了法律规定的最大结婚年龄,那现实中的一般结婚年龄是多少呢?先秦时期相关的文献记载太少了,我们只能通过对《左传》记载的几位鲁国国君结婚时的年龄,侧面看一下当时普通人的情况。
根据统计,他们的婚龄如下:鲁隐公30岁之前、鲁桓公大约18岁、鲁庄公37岁、鲁僖公25岁前、鲁文公23岁前、鲁宣公14或15岁、鲁成公25岁前。
可以看出,鲁国国君的结婚年龄大部分在18~30岁之间,大都符合30岁之前结婚的规定。
唯独鲁庄公例外,37岁结婚,不知道国君大龄未婚,是不是也应该由政府强制相亲? 战国末期的统一战争对社会的破坏力极大,加之秦朝暴政的影响,人口数量大幅下降。
汉朝初年,为了加快人口繁育,汉朝政府修改了男子30岁、女子20岁的最晚法定结婚年龄,将其大大降低,特别是将女子的最晚结婚年龄降低到了15岁。
与先秦政府强制相亲的办法不同,汉朝政府是用税收杠杆来鼓励结婚。
汉惠帝六年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汉朝的“算”是政府征税时的一个计数单位,1算为120钱。
也就是说,如果女子15岁了还不嫁人,要加倍征税,最高加征5倍,一直征到你30岁。
如果30岁还嫁不出去,政府就“弃疗”了。
那汉朝男女的一般结婚年龄是多少呢?根据学者杨树达的《汉代婚丧礼俗考》记载,汉代普遍的结婚年龄是男子十五六岁,女子十三四岁。
也就是说,今天的高中男生和初中女生,穿越回汉朝就是普遍的结婚群体。
唐朝政府也对最低结婚年龄作了规定,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赦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听婚嫁”。
也就是说,唐朝的法定结婚年龄是男子15岁以上、女子13岁以上。
那当时一般人的结婚年龄又是怎样的呢?有学者对《唐代墓志汇编》中记载的344名上层女性的初婚年龄进行了统计,其中最小的11岁,最大的27岁,13岁以下和20岁以上的均为少数,14~19岁嫁者居多,其中又以14、15岁的更多。
拿到今天,女生初中毕业基本就都结婚了,而男子的结婚年龄要略高两三岁。
总体来看,唐朝的婚配年龄比汉朝略晚一两岁的样子。
宋朝的法定结婚年龄沿袭了唐朝的规定,但实际结婚年龄却比前朝高了不少。
有学者对宋朝墓志铭记载的60名女性进行了统计,平均结婚年龄为17.67岁,大部分在17~19岁之间结婚。
男子的结婚年龄就更大了,根据统计,士人阶层的平均结婚年龄在24.15岁,大部分在20~25岁之间结婚。
士人阶层结婚晚,可能是为了参加科举考试,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了。
如果是普通民众则要更早一些,男子20岁结婚应是普遍现象。
为何宋朝人结婚这么晚呢?一是宋代城市文明发达,不结婚也有事做,从这点来看,宋代还真是近代的前夜;二是宋代结婚费用高,彩礼和嫁妆都非常昂贵,这可能也是导致结婚晚的原因。
明清两朝,男女的结婚年龄和宋朝差不多。
明朝人黄佐在《泰泉乡礼》中记载:“凡男女婚嫁以时,男子未及十六,女子未及十四成婚者,谓之先时。
男子二十五以上,女子二十以上未成婚者,谓之过时。
”也就是说,明朝男子的结婚年龄大多在16~25岁,女子的结婚年龄大多在14~20岁。
有学者根据《明史》中的数据统计,明朝女子的结婚年龄在17岁左右,与黄佐的记载吻合。
清朝也延续了明朝的传统,17~20岁之间是大多数男女的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夏歌一朝穿越,穿成了星际时代某最大佬的AI仿生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的一切数据,都是照着大佬那求而不得的白月光设定的,从外貌到身材,从声线到性格,和那个人一样温文尔雅,和煦如风。 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AI替身机器人。 然而,就在夏歌穿越过去的当天,这个替身AI的数值程序就彻底崩坏了。 陆行深看着一边大喊老子活了!一边满屋子疯跑蹦跳鬼叫不止的疯批,觉得自己的完美替身机器人一定是中病毒了,才会程序/
凌霄穿成了书里的配角真千金。 假千金认回了比他们家有钱一百倍的豪门,成为两家团宠。 而真千金是乡下来的又黑又柴可怜兮兮的土包子。 未婚夫:就算是我高攀不起明珍,也不会看你一眼! 父母:你多跟明珍学着点,她什么都比你强,愿意教你是你的福气。 假千金含笑答应:我一定好好教凌霄。 然后开始教身无分文的她怎么花一万块。 凌霄下意识看了一眼。 滴 【山阴公主已上线】 【太平公主已上线】 【平阳公主已/
又名:被学姐赖上的日子 校花:王易,脚酸,捏 校花:王易,怕黑,牵 校花:王易,你是我的人了,你跑不掉的! 王易一觉醒来,重生回到20年前高考现场。 面对天书一般的试卷,直接懵逼。 考试不顺利就算了,回头还被校花骑在身上一顿胖揍。 我不要脸的吗? 算了,脸给你了,身子也给你了! 校花:王易,我帮你背了黑锅,锅太沉了,你背着我走吧! 高端的猎人,经常以猎物的身份出现在眼前。王易发现,自己七岁/
【屋内的光照强度低于3,目前处于黑暗状态,8分45秒之后出现1级怪异。】 许乐下意识缩了缩脚。 【你正在恐惧,恐惧是所有怪异的食粮,会吸引他们。】 许乐:? 缩个脚都不允许了? 在略微慌乱的情绪中,许乐快速生起了火堆。 光明涌现。 【屋内的光照强度为4,目前处于明亮状态,安全。】 许乐刚刚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这一切只是开始。 扭曲的火焰形成了新的文字! 【房屋内有一具尸体,死亡时间已超过4小/
周羽棠穿成了一只满身杂毛灰了吧唧的鸟。 他的生命值只剩七天,必须尽快找到主人结契。 周羽棠:还用说么,当然是找主角啊! 主角:乌鸦?滚粗。 宗门仙长:此物不详,拿走拿走。 路人们:这小东西灵力低微,实在没什么用。 周羽棠:很好! 他找到角落里独自站立的少年,飞过去,用他焦炭的小脑袋瓜亲昵的蹭了蹭少年的脸。 确认过眼神,是一起干大事的人! * 师门考核,蛮荒巨妖吓哭了。 外出任务,九尾灵狐吓/
众所皆知,A医大附属济华医院妇产科有两位王不见王的副主任医师。 江叙和沈方煜从大一入学到博士毕业再到规培评职称,简直拼得你死我活,天昏地暗,堪称你不卷死我,我就卷死你,你考九十六,我考九十七。 卷到最后,居然连看上的姑娘的都是同一个。 谁能想到,没等两个人斗出个结果,心上人直接挽着同性女友的手,在他俩面前笑吟吟地出了个柜。 白白针锋相对了三个月的俩直男三观尽碎,同仇敌忾地一顿苦酒入喉,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