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芙书柜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章(2/5)

,担任助教与年级管理员,经常给《阳城日报》副刊投稿,多是千字左右的文艺短论、述评,还时常在一些征文评奖中获奖。

这样的次数多了,在学校里就有了些影响,学校领导也渐渐开始关注他。

那时,师专年轻老师多,一般人进校三五年领导都叫不出名字,可校长、书记们对冯开岭却印象很深。

刚刚在路上遇到校长才问:“最近又在报纸上得奖了?”马上又让书记拦住了吩咐:“还是要多写,报纸的影响大,都知道师专有个冯开岭能写哩。

”其实冯开岭也知道,师专里比他能写的人很多,每年在外边发表的文章能用箩筐装,可正如书记所言,报纸是大众化读物,容易产生影响。

进校不多久,阳城师专团委改选,需要一名专职团委书记,很多年轻教师一心扑在提升学历、做精专业、晋升职称上,大都不太愿意做团的工作,校领导马上就想到了冯开岭。

平心而论,冯开岭本来就不喜欢做老师。

他不习惯成年累月站在同一个讲台上,对着一帮几年不变样的老脸色,照本宣读着一套程式化语言。

他喜欢新颖、变化、挑战,愿意每天面对不同的东西。

因此,在团委书记的岗位上,他做得极其卖力,也非常得心应手。

那时候,阳城团委一扫多年死气沉沉的阴霾之气,各种活动不断,每有活动又都能在报纸、电视上及时报道。

冯开岭依然喜欢写文章,只是不再单纯写文艺评论之类,而是结合实际重新开拓思路,写些理论性较强的时评、述评,发表的阵地也不仅仅局限在阳城本地的报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与一代伟人邓小平南巡讲话相呼应,全国范围内掀起第二次思想解放的高潮,《人民日报》搞了一个以青年为主题的征文竞赛,冯开岭有一篇理论文章被选用,提出的命题是当代青年应该自尊自强自立,文章刊登时注明了作者单位。

应该说,那篇文章完全是激情所至有感而发,既写得激情澎湃,又充满思辨色彩。

小小阳城的无名作者,能在中央顶级报纸发表那样有分量的理论文章,立即引起市委主要领导的注意,并一度在阳城市级机关引起热议。

事后不久,市委书记即点名调他来身边做秘书,三四年后又随着书记到省城。

在省里那几年,冯开岭一直没有再做领导贴身秘书,而是在综合处做信息工作,使他有了更多写作的时间。

期间,他是省委《理论前沿》的特约撰稿人,在中央几个大型理论刊物上也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一篇关于城市化浪潮中的农民工问题,是国内理论界首批关注此类问题的文章之一,当时主管农村工作的副总理亲自作了批示,引起高层决策部门的重视。

也正是那篇文章,直接把他送到研究室主任的位置,令他至少提前两年完成了副处到正处的晋升。

可千万别小看了那个两年,有些人在面临进退去留的关键时刻,不要说两年,就是两个月甚至两天,也许一辈子就卡在那里了。

回到阳城担任副市长之后,冯开岭写文章的频率就没有那么高了,一般选题的文章也不怎么愿意轻易动笔了,可是,每隔那么一年半载,或者是天下大势、身边环境、个人命运面临重大变革,他仍然会拿出一两篇分量不轻的文章,发表在省里《理论前沿》之类刊物上,以显示他与一般官员的不同之处。

比如,在担任分管农业副市长的最后一年,省里组织省直机关、下辖各市农业主管领导到澳大利亚参观,十天行程其实也只是走马观花,其他人看了也就看了,听了也就听了,回来后除了带回大包小包化妆品之类,也就只有若干风景区留影聊以为证了。

冯开岭却不同,虽然该玩的时候也玩,当买的东西也买,可参观时则留意向当地政府部门、农牧场主索要了很多外文材料,回来后通过网上翻译系统自动译成中文,又根据需要下载了一些介绍澳洲农业的历史资料,不久就写成一篇洋洋洒洒、足有两万多字的《澳洲现代农业启示录》。

省农林厅作为文件呈送到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案头,马上批转成为全省农业口干部的必读。

同样花费的三万元人民币,冯开岭的性价比较之其他同行者,陡然高出无数倍。

而且,此后不久,省里讨论阳城常务副市长人选,那位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恰好刚刚荣升了省委副书记,当即力荐了冯开岭。

对自己以文章立身政坛,即使冯开岭本人也绝不讳言。

尤其在与黄一平闲聊的时候,每每说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或是谈及如何把文章写得精彩,就总要说到关乎他命运转折的那几篇作品,自得之情不免溢于言表。

“当今官场,会做官的人不少,可是会做官又能写文章者又有几人呢?”冯开岭说这话的时候,往往眼睛放光。

他还时常掰开手指,把历代人物一一指点过去,其中最让他佩服得五体投地者,当算开国领袖毛泽东主席。

“文韬武略,多有经典传世之作,真是千古难得的一代伟人!” 黄一平可以作证,像冯开岭这样至今仍时常阅读《矛盾论》、《实践论》、《论十大关系》之类著作的官员,可能已经不多了,至少在阳城政界当属绝无仅有。

10 冯开岭凭借手中一支笔,一举奠定了从政生涯的基石,并构成其日后不断晋升的重要阶梯。

与此同时,冯开岭借助同一支笔,当年首先征服了岳父大人,而后俘获了夫人朱洁的芳心,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同样在圈子里传为佳话。

当年,二十五六岁了的冯开岭,在阳城师专中文系担任助教兼管理员,由于老家在农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兄弟姐妹又多,再加上本人相貌土气、性格内向,见了生人爱脸红,即便肚子里读了不少书,可总不能把学问挂在嘴上或贴在脸上吧,因此,找对象就成了个不小的问题。

偏偏小伙子个人条件不行,自我要求还不低,找对象的第一标准是长得漂亮,其次必须是城市姑娘,再有就是文化水平不能低于中专。

这些条件一来,好多原本热心的介绍人,纷纷摇头叹息而去,非但从此不再多事,而且背后还私下串通,结成了没有言明的某种同盟。

正如哲人所言: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往往会同时敞开另外一扇窗。

婚姻恋爱问题不顺,冯开岭干脆一门心思读书写作,在《阳城日报》副刊上连连发表,连连获奖,一时弄得风生水起,在阳城业余作者圈子里有“获奖专业户”的美誉。

小伙子的才能,迅速得到一个关键人物的赏识,这个人便是冯开岭日后的泰山大人、当时《阳城日报》副刊部朱主任。

所有在《阳城日报》副刊上发表的稿件,统统由朱主任把关。

冯开岭的第一篇稿子就在他手上编发。

一个在大学里学过整整四年古典文学的高材生,同时又读了很多文艺评论方面的书籍,给一张地市级报纸副刊写些千儿八百字的小文章,岂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朱主任做报纸副刊编辑多年,每天桌上的来稿无数,打开一看,多是错别字连篇、大话空话成串,不要说直接发表,连修改意见都没法提。

因此,偶然读到冯开岭文笔优美、思路清晰、观点鲜明的来稿,顿时如食甘饴,如饮佳酿,心里只一个字能形容与概括:爽! 好的报纸编辑,对优秀作者的培养与爱护,那是非常倾情、非常无私的。

连续发表了冯开岭的几篇来稿,朱主任马上认定孺子可教,于是当即电话约见。

等到在报社办公室里见了面,几句话一交流,冯开岭身上透出的那种质朴、诚实、灵气、聪明,更是让朱主任欣喜异常。

联想到自己当年也是从农村孤身一人出来,由于家境贫寒,业余时间拼命打工,挣足学费后才敢坐到教室。

后来在船上做水手,闲来无事给航运局的报纸写稿子,从火柴盒子大的文章开始,一路才写出今天的结局。

如此一来,他竟然从冯开岭身上找到若干当年自己的影子。

首次交谈,朱主任对冯开岭的好感顿时大增。

作者和编者一旦相互有了好感,马上就会热络起来,而热络的一个重要媒介或表现,就是作者的写稿积极性空前高涨,编者对作者的稿子也是钟爱有加,有时甚至到了偏爱的程度。

这种偏爱,往往又不单纯体现在用稿或得奖频率的提高,而是相互间见面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有时,本来一个电话三五分钟就能说清楚的事,朱主任非得约了冯开岭过来面谈;又有时,本来把稿子往信箱里一投,或者往传真机里一塞,很方便就把稿子传到,可作者冯开岭也非得骑着那辆破自行车,大老远从东郊的师专赶到城市中心的报社。

当然,有时正好赶上饭口儿,两人也在报社附近小酒馆,点几个小菜,要一壶小烧或一扎生啤,慢斟细饮一番。

再后来,赶上那年中秋节,朱主任干脆发出邀请,让冯开岭到他家里吃团圆饭赏明月。

第一次走进朱主任家里,前来开门的恰好就是朱洁。

虽然过去快二十年了,可当时见到朱洁的情景和感觉,冯开岭至今仍清晰如昨。

大概是晚上六点左右,天色将黑未黑,朦胧门灯下,但见立在面前的美人高挑身材,椭圆脸形,鼻梁高挺,一双大眼睛盯紧人看令你如电击一般,白嫩光洁的皮肤于微暗中更加耀眼。

从发型到服饰,完全是那种高雅、时尚的城市女孩中的佼佼者。

那一瞬间,冯开岭甚至有些后悔和犹豫了,他希望是走错了人家,更希望能有个合适的理由赶紧逃离。

当然,直到结婚之后细想起来,他才知道那种心态完全是自卑心理作祟。

中秋的晚饭吃得毫无味觉,平常的谈笑自如也忽然没了踪影。

一边是朱主任夫妇热情的声音,一边是朱洁高傲、清冷的表情,冯开岭如同遭遇了两股强大敌人的夹击,完全乱了方寸,失去了招架与防守之力。

不过,事后的情况证明,那个晚饭的作用和效果非常之大。

原来,朱主任从冯开岭的文章开始,渐渐喜欢上了他的才能,又通过几个月频繁的接触,逐步喜欢上了他这个人,自然就想起家里那个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宝贝女儿,心想女儿要是能和这样优秀的青年结成秦晋之好,那可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啊!回家后便把想法和夫人说了。

朱夫人在家里是决策性人物,本意是希望女儿找个城里门当户对的人家,免得像自己这样,找个农村出身、家境贫穷的丈夫,一辈子跟着受穷受苦。

可是,经不住朱主任老是在家里鼓吹,又经常把冯开岭的作品带回来给她欣赏,朱夫人也就勉强同意先见一面再说,于是约定中秋节让小伙子顺便来吃个便饭,成或不成彼此都不尴尬。

哪里知道,一顿饭吃下来,朱夫人立即就喜欢上了冯开岭,因为在整个吃饭交流的过程中,这个有些腼腆的小伙子,言行举止非常大方得体,说话也很诚实,一点不回避和掩饰自己的农村出身和贫寒家境,甚至说起小时候过中秋节,父母把整块月饼让给子女,自己只舍得捡食掉落的屑儿,冯开岭竟然哽咽住了。

自从那次中秋节晚宴之后,冯开岭就成了朱家的常客,频繁给他打电话的,不再是朱主任,而是朱夫人。

到了朱家,冯开岭也很勤快,拖地、洗碗、抹桌子、搬煤气罐之类的力气活基本全包,一有空就陪准岳母聊天,有时还陪她上街买买东西。

不消一个月,朱夫人就向女儿下达最高指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热门小说推荐

一品太医/太医署升职日记

小医医人,大医医国,从游方郎中到帝师太傅,洪文成了活着走进功臣阁的唯一一名太医! 文案二:又名《太医署升职日记》 皇帝抠门,贵妃跋扈,皇子体弱,太医署上下如履薄冰。 皇上偶感风寒,已有三日不思饮食治好了没赏,治不好有罪啊! 众太医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逃避, 刚来没多久的洪文被推出去。 众太医:完了完了,这孩子完了 然而:陛下胃口大开,赏! 贵妃又在撒娇卖痴,欲借太医之口骗皇上来,众太医纷纷秃头/

小精灵之第五天王

路德认为梦想的尽头,就是摸鱼。 所有的努力和受苦都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光明正大的摸鱼。 他的目标在旅行中变了又变,最终发现,这才是他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 这是一个发生在小智刚刚踏上神奥舞台时的故事。 一个从迷茫中走出,逐渐坚定决心,不断成长的故事。 标签:宝可梦、宠物小精灵、口袋妖怪、神奇宝贝 /

小龙女游记[综神话]

通天教主:玉虚弟子歹看面,不过那条小龙萌萌哒! 女娲娘娘:通天教主的眼光还是很好的! 玉鼎真人:徒孙每天都萌萌哒! 西海龙王:+1外孙女萌萌哒! 但事实是 太上老君:我勒个去!杨戬,你女儿拿我的炼丹炉煮汤! 月老:杨戬,你女儿抢了我的红线! 嫦娥:杨戬,你女儿把我的玉兔丢人间去了。 杨戬:果然出来混是要还的! Ps:小龙女苏到没朋友,总之就是苏出天际了! 小剧场: 杨戬:这小东西小小年纪,/

为了活命我身兼数职

【主文野】 惨遭杀害的我幸运地绑定了一个续命系统,只要多接任务好好赚钱,就能成功苟命。 系统:崽,让爸爸看看你的异能,瞅瞅你这倒霉孩子能做啥。 令人头秃的是,我的异能力名为【薛定谔的二五仔】,能力发动后,多疑如琴酒这样装了卧底雷达的男人也会将我当作最可靠的自己人。 不翻车,我安和千夜绝不翻车。 系统爸爸对我的异能力惊为天人,如我这般的人才只为一个组织工作简直暴殄天物! 铁打的工资,流水的我/

[清穿]锦鲤小答应

作为康熙爷最后一个皇后。 钮钴禄福音有着堪称传奇的一生。 从初入宫的小答应,一步步走到后位。 世人都觉得她靠的是满腹心机和一生谋划。 唯有福音自己知道,她能成为皇后,全靠同行衬托。 提示:私设如山,架空同人,时间线多有改动。 /

凤兄

小白啾父母双亡,被凰君收养,于是就有了一位没有血缘关系的凤凰义兄。 关于这位凤凰兄长,小白啾妹妹这样评价 小白啾:哥哥他华美、高傲,对我很严厉,给人的感觉有点凶,老实说我有点怕他不过即使如此,这样的哥哥,偶尔也会露出好说话的一面。这种时候总觉得他看起来好温柔。 而翼国的其他鸟则这样评价 不愿透露姓名的鸟族A:宠妹狂魔! 不愿透露姓名的鸟族B:嘴硬的宠妹狂魔! 不愿透露姓名的鸟族C:一个爱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