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类推排序纪年。
天干有10个,地支有12个,10与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每60年天干地支就会轮回一遍。
因为每个轮回中的第一个年份都是甲子年,所以古代又将60年称为一“甲子”。
古人在记录历史大事件时,有的会以年号命名。
比如北宋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庆历就是宋仁宗的年号。
岳飞《满江红》里写的“靖康耻”,靖康就是北宋最后一个皇帝宋钦宗的年号。
用年号纪年的好处是可以迅速知道大致时间段,但确定不了具体时间点。
而干支纪年能够确定时间点,所以很多大事件都以干支纪年命名。
比如甲午战争,甲午年是1894年;戊戌变法,戊戌年是1898年。
但干支纪年60年一轮回,对于时间久远的事,就可能会弄混。
所以古人也会将年号纪年与干支纪年组合使用,年号在前,干支在后,这样纪年就能更加准确无误。
比如《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秋日”就是这种组合纪年法。
古代其实还有一种“大事件纪年法”,以大人物出生的年份或大事件发生的年份为纪年起始。
比如黄帝纪年,即以黄帝创制历法那年为纪年元年。
辛亥革命时,就曾以公元前2698年为黄帝纪年元年,使用了一段时间的黄帝纪年,随后被公元纪年取代。
民国时期还用过民国纪年,就是以民国建立那年为元年,这也属大事件纪年法的一种。
今天的中国台湾地区依然使用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并用。
因为这个纪年方法的问题,王老师还闹过一个笑话。
当年读大学时,我接待过一个台湾大学生夏令营。
接待时发现其中有一美女,遂暗中观察,发现她佩戴的名牌上写着出生年份为“76年”,我以为是1976年,当时就蒙了——难道她是老师?一问才知道,此“76年”为台湾地区的“民国七十六年”,也就是1987年。
纪年方法的演变,体现了历史与文化的变迁,也体现着文明的传承。
然而,近年听说有人提议要恢复中国传统纪年方法,更有甚者主张停用公元纪年,美其名曰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但我觉得这种形式主义要不得。
已经进入历史的东西,我们尊敬与研究是对的,但真要把作古的东西从历史尘埃里扒拉出来接着用,那就有点哗众取宠了。
34元旦与阴历、阳历的起源 “元”,意为开始、第一。
“旦”,意为早晨。
元旦,就是新年第一天的意思。
元旦作为节日,在我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只是最初不叫元旦,而叫元正、元日、元辰等。
“元旦”第一次出现是在唐朝。
但是古代的元旦和今天的元旦并不是同一天,因为古代的历法与今天不同。
中国古代使用农历,今天一般也称为阴历。
这种称法并不严谨,确切地说,农历不是阴历,而是“阴阳历”。
阴历是以月亮绕地球的运行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
月亮一个阴晴圆缺周期是一个月,又叫朔望月。
一个朔望月的精确时间为29日12小时44分2.8秒。
阴历将12个朔望月定为一年,所以阴历一年是354天多一点。
阳历则是以地球绕太阳的运行周期为基础制定的历法,所以又叫太阳历。
地球公转一周即一个春夏秋冬轮回是一年,又叫一个回归年。
一个回归年的精确时间为365天6时9分10秒。
阳历将一年划分成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2月28天。
简单说,阴历以月亮为参照,先有月,后有年;阳历以太阳为参照,先有年,后有月。
用阴历可以看月亮的阴晴圆缺,用阳历可以看季节的春夏秋冬。
早期人类文明大多采用阴历,比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
因为月亮比较容易观测,30天左右就能观测一个轮回。
不像太阳,365天才能观测一个轮回。
心疼古代那些阳历的制定者,一年不用干别的,就观测太阳了。
中国古代最初也用阴历。
但阴历有一个问题:12个朔望月是354天,比一个回归年的365天少了11天。
这样的话,每过一个阴历年,时间就会提前11天。
月份就会越来越提前,和季节对应不上。
不过这难不倒聪明的中国古人,他们将阴历与阳历相结合——用朔望月来确定月,也用回归年确定年,二者差的天数通过设置闰月的方式补齐。
比如说我们用农历时会出现“闰四月”的情况,就是过完了四月又再过一个闰四月。
这个临时加入的闰四月,就是为了凑齐阴历与阳历差的天数。
中国古代的各种传统历法都属于农历的范畴,其原理基本一致。
但是,古代我们并不称这些历法为农历。
直到20世纪60年代,“农历”的名称才出现,因其历史上长期指导农业生产而得名。
农历结合了阴历和阳历的优点,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合历。
历朝历代有很多版本的农历,现行农历是沿用了清朝的《西洋新法历书》,它是四百多年前的欧洲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和中国天主教徒合力编撰的。
中国古代的元旦就是按照农历确定的,农历新年第一天为元旦。
秦朝时的农历,以十月定为一年首月,所以十月初一是元旦。
汉武帝时,使用新的农历,将正月定为首月,正月初一就是元旦。
此后的二千年,我们的元旦实际上就是农历的大年初一。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改用公历,公历1月1日成为元旦,沿用至今。
公历是西方历法,由罗马教皇于1582年颁行,所以又叫西历或西元。
周杰伦有首歌叫《爱在西元前》,就是“爱在公元前”的意思。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纪年方式上以耶稣诞生那年为元年,累计计算。
耶稣诞生前就是公元前。
今年是2019年,就是耶稣诞生后的第2019年。
因为公历是西方历法,所以公历与中国传统的生肖不挂钩。
有的朋友今年元旦发祝福说猪年快乐,那真是日子过糊涂了。
习惯上,我们把农历的大年初一看作生肖年的开始。
但是严格从历法的角度讲,生肖应该与天干地支的二十四节气挂钩,立春才是一个生肖年的正确开始。
35古人如何看时间 前两篇讲了古人计算年份的纪年法和年月日的历法。
那在一天之中,古人又是如何看时间的呢? 在钟表还没有普及前,古人是通过钟鼓楼来知晓时间的。
早在汉朝,我国就有了钟鼓楼报时制度。
早期的钟鼓楼设在皇宫内,只为皇家服务。
唐朝的钟鼓楼,早晨敲钟报时,晚上敲鼓报时,“晨钟暮鼓”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
唐朝长安城实行夜禁制度,晚上不许出来瞎逛了。
所以主要街道上都设立了街鼓,跟随着钟鼓楼报时,以便全城都能知道夜禁的开始。
暮鼓敲完,所有人都不许出来上主街了,否则就会挨揍。
所以如果你穿越回唐朝,一定要赶在白天,否则你小命不保。
这不是危言耸听,唐朝真的有因为喝醉酒犯夜禁而被杖杀的例子。
如果穿越回了宋朝,就不用担心了,因为宋朝没有夜禁。
宋代的城市生活空前繁荣,宋人多是夜猫子。
夜猫子们夜晚也需要知道春宵几何,所以晚上也得报时。
宋代夜晚负责报时工作的,一般是寺院的僧人,他们拿着铁牌子或木鱼沿街报时。
古人将夜晚分为五更,每更一报时,所以报时又叫“打更”。
这些僧人在天亮时还要兼职天气预报员,顺便报一下当天的天气,非常贴心。
元明清三朝,不光都城设立钟鼓楼,其他大城市也有钟鼓楼。
今天西安的钟鼓楼,很多人以为是盛唐时留下的,其实那是明朝时建造的。
那钟鼓楼又是如何测算出时间的呢?古人最早通过观测太阳来测时的,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发明了测时仪器“日晷”,利用太阳照出影子的长短和方向来测算时间。
古人把时间称为光阴,所谓一寸光阴原意就是日晷上一寸影子的意思。
日晷把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小时。
日晷最小的刻度合今天15分钟,所以古人管15分钟叫一刻或一刻钟。
在古代,一天是12个时辰,一个时辰是八刻钟。
日晷在阴天和晚上就没用了,所以古人又发明了不受天气影响的计时器——漏刻。
漏刻是往铜壶里装入一定量的水,让它慢慢漏出,通过漏出水的量来确定时间,又叫“铜壶滴漏”。
早期的漏刻有一个严重缺陷,由于水位高低不同导致的压力差,会出现“水位高时漏得快,水位低时漏得慢”的现象,这样计算的时间就会有较大误差。
到了东汉,科学家张衡改进了漏刻,将其设计成二级漏壶,即增加一个漏壶,让水的高度变小,流得更匀速,减小了时间计算的误差。
后世沿用了这种方法,在宋元时期还出现了更为精确的四级漏壶。
古代还有种更简便的计时工具——燃香。
所谓“一炷香的工夫”就是这么来的。
古代有专门用来计时的燃香,称为“更香”,更的原意即时间的刻度。
更香用燃烧速度均匀的木料制成,有的更香上还嵌有金属珠,燃烧到固定时间时金属珠会掉落,用以提醒时间。
宋代时,这种更香随着宋代的商船远行海外,其准确程度让外国人叹为观止。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评价更香说:“吾人从未见其有大差误,此发明可代自鸣钟。
”的确,在那个西洋钟表价值连城的年月里,更香的价格的确更亲民,更接地气。
明朝时,一盘更香只需3文钱,可用一昼夜。
燃香计时是佛教传入我国后才有的。
还有很多时间量词也与佛教有关。
比如一弹指,合今天7.2秒;还有一瞬,合0.36秒;最快的是一念,合今天0.018秒。
“就在这一瞬间,才发现,失去了你的容颜”——0.36秒就会失去,的确是太快了。
明朝中叶后,西洋钟表作为礼物和商品进入中国。
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将自鸣钟送给万历皇帝,钟表进入中国古代宫廷。
到了清朝,上层贵族和官方已经普遍使用钟表作为计时工具了。
36中秋节与月饼的起源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端午同为当今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在历史上,中秋节形成的时间最晚,而且其形成过程还受到了外国非常大的影响。
这个外国不是远邦,而是近邻韩国,那时候叫作新罗。
从某种角度讲,中秋节在最初诞生的时候,是不折不扣的“洋节”。
学者考证,唐朝之前中国并无中秋节。
唐朝时,文人墨客喜欢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赏月吟诗,因为这天的月亮格外圆又亮。
慢慢就形成了八月十五赏月的传统,但并未形成节日。
唐朝境内有很多新罗留学生和侨民,他们在八月十五有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我是姬象,谢邀。 人在大明,刚死在紫禁城。 信号不好,神鬼怪事太多。 匿了。 /
夏歌一朝穿越,穿成了星际时代某最大佬的AI仿生机器人。 这个机器人的一切数据,都是照着大佬那求而不得的白月光设定的,从外貌到身材,从声线到性格,和那个人一样温文尔雅,和煦如风。 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AI替身机器人。 然而,就在夏歌穿越过去的当天,这个替身AI的数值程序就彻底崩坏了。 陆行深看着一边大喊老子活了!一边满屋子疯跑蹦跳鬼叫不止的疯批,觉得自己的完美替身机器人一定是中病毒了,才会程序/
*泼辣小厨娘x神颜公子哥 人家穿越到文工团是舞蹈演员,顾芊穿越过来居然是一名食堂女工。 罢了,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厨子虽然没有跳舞体面,也算是一门手艺。 正好,顾芊穿越前是一名神厨。 持起锅铲就是一顿干! 糙面、野菜、麦麸咸菜饼子都能给你做出朵花儿来。 任何糟糕的食物到了顾芊手里,皆能成为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 一不小心就从食堂女工升职为主厨,成了文工团人人追捧、不敢得罪的顾神厨! 就在顾芊开/
戏剧学院表演系老师纪夕一觉睡醒,发现自己穿成了狗血耽美文里的同名小炮灰。 小炮灰是个十八线小演员,演技不行性格懦弱糊穿地心,本以为抱了个金大腿,却被书中主角攻和正牌受合伙虐死。 浴室里水声渐弱,纪夕穿着女仆装跑路了,仓促间撞进一个行走的荷尔蒙大帅比怀里,纪夕眼带祈求:能带我出去吗? 大帅比看着他水雾氤氲的眼睛,半晌点点头。 纪夕逃离渣攻后金手指大开,在国民综艺节目上以厨艺圈粉无数;大制作电/
战长林年少轻狂时,做过最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有两件: 一件是倾其所有,求娶长乐郡主居云岫; 一件是兴德元年,在居云岫身怀六甲时扔下一纸休书,削发为僧,扬长而去。 三年后,天下大乱,战长林在荒郊救下华盖如云、玉辔红缨的送亲车驾。车里,新妇凤冠霞帔,怀里抱着的稚儿粉雕玉琢,正睁大一双跟他一模一样的眼,懵懵懂懂,似惊似疑。 战长林问:哪儿去? 居云岫答:洛阳赵家,成亲。 *又痞又野和尚X又冷/
我在dc宇宙重生了,有个外挂,挨打就能升级,虽然技能点只能加防御。 大超被约架,似乎没赢过,每次都灰头土脸;蝙蝠侠与人约架,似乎没输过或许可以和大超约一架,把防御加到谁也打不死的钢铁之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