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种思考是以“额外的方式进入到自由世界之中”,用阿伦特的话来说)。
对于米尔纳和萨洛蒙而言,艺术自由所面临的问题,始终与极权主义捆绑在一起。
米尔纳就曾写道:“的确,从革命的角度来说,创造性思维并不是无所不能的手段,但不同事物相互之间自由影响的结果,当它们以平等的权力确认自我的不同并相互面对时,是否也意味着它们至少有权力成为自己呢?”要知道,战时的人们,正处在自由与生活“都必须德国化,除了德意志再无其他”的状况之下。
纳粹全力以赴想要夺取人们心中的“圣地”——这恰恰也是一种“革命思维”。
因此,米尔纳提供的,其实是一份精神分析风格的“弦外之音”。
它同样也是一份宣言,作为与当时的“战争伦理”相抗衡的一种理论补充——在我看来,萨洛蒙的作品,则是这种思维的主体。
而在米尔纳看来,像萨洛蒙这样除了深入并成为自我而别无选择的艺术家,同时也达成了“与不可忽视的外界,以及深入地下的隐秘之间的关联”。
我们可以将此看成一种小心翼翼的“变革伦理”。
对于外界和世界深处,我们必须要投以热切的关怀与尊重。
这要求人们必须对自我和他者一视同仁,尽可能去宽容我们以外的世界(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关怀在泰蕾莎·奥尔顿的画作里,被表现成更加急迫需要解决的内容)。
“为了可以‘理解’他者,一个人需要在某种情况下学会换位思考。
”米尔纳指出。
认为一个人在为他人着想时,也需要承担某种风险的想法是错误的。
当你放弃自我,去置身他者之中时,你会获得超越自身局限的声音和力量。
但这并不是可以轻易实现的状态。
不难发觉,所谓的精神分析,提供的往往是独一无二的、会使人置身于复杂甚至痛苦之中的任务。
精神力量这种内在的“后坐力”或许可以为萨洛蒙的哭喊“我为你们所有人而活”提供解释——当你在精神上成为其他人时,你所承担的风险不仅仅是失去自我,还有可能是他者无法被阻抑的介入,原本牢不可破的精神界限变得可渗透。
而无论怎样,作为一种使灵魂抽离的方式,你都要承担失去自我的危险。
米尔纳所提倡的“不同事物相互之间自由影响的结果,当它们以平等的权力确认自我的不同并相互面对时,是否也意味着它们至少有权力成为自己呢?”的提议,其实也无法解决这一困境,而陷入某种刻板化的质疑(人怎样才能变成客体)。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不只是针对纳粹,对于任何政治力量或精神理念,彼此尊重都是最困难的事。
差异往往是一种威胁。
在与《无法作画》同年出版的《极权主义的起源》里,汉娜·阿伦特书写了人类思想中完全无法忍受任何“细微”差异的“黑暗背景”:“平等要求我必须以‘绝对平均’的方式来看待一切,因为任何的差异都是冲突的前兆……所以一切必须呈现出残酷的形式。
”而认为这种要求是无罪的,本身就是一种误导。
它同样隐含了一种可怕的潜质。
米尔纳将这种情绪的反对力量看作“十分巨大的”。
米尔纳和萨洛蒙都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我们直面这令人无法忍耐的要求。
她们以各自的方式证明,绘画在这巨大的力量面前,所起到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
她们所表现的,是绘画意义上痛苦的精神负载与暗流,而这显然与她们精神上的焦虑与死亡危机相关[这同样可以看作她们为法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列维纳斯(EmmanuelLevinas)的课题“他者之脸”[10],提供的一个令人不安的注脚]。
身体与心灵,究竟是怎样在原始的精神世界中,才会塑造出无形的心智狂热呢?“很显然,如果绘画关乎空间感,那么它必然要去处理那些被这世界所分割的个体的问题——它们原本完整存在的空间,此刻却被一些其他内容所占据。
”米尔纳这样写道。
“事实上,”她又继续,“这就必然要包含与疏远和分离、持有和丧失相关的探讨。
”米尔纳再三强调,介入绘画的世界,意味着介入了他者的精神根系。
但她同时也坚持,自己并非是以怀旧的意图涉足这一领域。
我们永远无法重建一个人最初的、原本不朽的热爱。
而绘画所深入的,“将回溯到一个人失却深爱之前的时光。
”在那篇序文里,安娜·弗洛伊德援引米尔纳的例子,进一步阐明“人的一切渴望,都是幼年时期种下的种子”。
但这只是米尔纳所阐释理念的一部分,还是其中偏向抒情的一面。
她所介入的领域是危险可怖的、充满无力感——正如她的题目《无法作画》所表明的那样。
而同样地,萨洛蒙在自己早期的水粉画里表现的,也是“濒死般的昏睡、晕厥”之类的困顿(尤其是她与自己外祖父共度的日子里)。
我们时常面临的危机,是我们原以为充分了解的感官世界,其实只有少部分展现在我们眼前,心灵内外的界限对于我们而言也同样模糊不清。
在米尔纳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创造力的起因往往是“癫狂”,或者用她自己的话说“不寻常的感觉”。
在她另一本著名的作品《被抑制的疯癫》(TheSuppressedMadnessofSaneMen)里,她引用乔治·桑塔耶那(GeorgeSantayana)[11]“疯癫是可利用的智慧”。
从这一角度,在我看来,那被米尔纳安置在绘画核心领域的平等与差异问题,其实也是无意识的部分——就像是每个人在深夜里失去自我,遁入陌生的世界。
萨洛蒙也曾提及疯癫的重要性。
当她的外祖母在她用尽全力试图解救自己,最终仍自杀身亡后,她的外祖父却竭力建议萨洛蒙使用外祖母的被子,并解释说:“我喜欢自然的东西。
”随后,当他们遭到围捕不得不乘火车逃亡,他又一次重复了自己的说辞,来要求萨洛蒙与自己同床。
两幅画面之后,萨洛蒙思忖着,要不要把被子从窗口丢出去:“我害怕自己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她的外祖母和母亲都是跳楼身亡的)。
然后我们看到,她坐在床上,一本超大开本的图画书勉强地摊开在她的膝头,一条腿向外伸出,手捂住自己的额头,身体因为恐惧而紧绷,整个人置身在一片红色的背景之中。
僵硬的身体姿态与那好似越烧越旺的火势一般的背景使得这幅画作格外令我印象深刻。
萨洛蒙为这幅画配的解说辞是:“亲爱的上帝,只求您不让我变得疯狂!”研究者格里塞尔达·波洛克(GriseldaPollock)[12]指出,这句话里的“不”使用另外的颜色写成,并且与同一句话的其他词不在一条直线上。
她推测,也许在最初的版本里并没有这个“不”字,表明萨洛蒙或许考虑追随外祖母和母亲一道结束自己的生命——当我们在这句话里去掉这个“不”,就会发现,萨洛蒙的心愿其实是“亲爱的上帝,只求您让我变得疯狂”! 在这幅画旁边的一页,画的是她在观看一场于犹太教堂前进行的反犹集会(这两幅画中萨洛蒙都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的。
这同样可以看作一种以绘画的方式呈现的,可怕的“悬浮式关注”的隐喻)。
这并不是萨洛蒙第一次尝试把自己个人的苦恼与犹太人的群体政治悲剧捆绑在一起。
伴随着他们一家从德国逃离,她外祖母的精神也随即崩溃。
这是战争所造成的,同时也是自我控制之下的“强大力量”、支撑她生存的敏锐智慧分崩离析的结果:“由于激烈的战争,那始终追逐着她、贯穿她生命始终的可怕痛苦重新进入她的生命意识里。
”事实上,德语中的“记挂”[13]一词并不像“回忆”,是由意识本身主动决定的。
战争迫使她的外祖母不得不记起那扰乱她过去的死亡,包括她两个女儿的自杀。
《人生?如戏?》最有力的地方之一,就是在同一页(正面和背面),同时呈现两种悲剧。
在其中并没有偏重之分,反而呈现出一种密不可分的联结。
这种密不可分迫使我需要提醒阿姆斯特丹的犹太历史博物馆,他们的储存方式很可能对作品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
而在两种同样可憎的悲剧之间,你无权做出选择。
“我无法再过这样的生活,我无法再回到这样的时代,”萨洛蒙解释道(《人生?如戏?》的真实意义,其实是“生活与时代”)。
她所恳求的疯狂,同样也作用于她私人的记忆中,可以与丑陋政治现实的罪恶行径等量齐观。
她以创作的方式从中脱身。
然而,正如那个突出的“不”所暗示的,疯狂绝非是她全然接纳的东西。
在我看来,这留下了一个问题,也只有当我们将此看作是个问题时,我们才能解释她绘画能力的来源。
在靠后的页面上,她这样写道:“她发现自己正在面临一个选择:是该去自杀,还是尝试一些野性的古怪。
”对于“野性的古怪”,似乎很容易被误解成某种有一点野蛮,但讨人喜欢的捉摸不定。
但事实上,在德语的表达里,这个词意味着疯狂。
疯狂者必然以疯狂为回应(米尔纳的心智健全,可以使疯狂被加以利用)。
而萨洛蒙展现的,则是绘画领域的一个悖论:为了避免变得疯狂,她必须制造一些疯狂的东西。
※ 菲尔斯蒂娜指出,《人生?如戏?》在形式上提供了一种自有的雅致,或者说是刻意渲染的粗俗,来对纳粹意识中的“理想艺术”进行回击:它呈现的是一种人物膨胀,而其他物体不平衡的画面,通过色彩与剪裁表达自由——作为“一种渴望”,正像是她对漫画以及非种族的民间艺术的评价。
菲尔斯蒂娜总结道,这部作品通过列举“纳粹所竭力抑制的种种具有吸引力的艺术风格”,使纳粹所认定的“堕落文化”得到了更清楚的展示。
相应地,萨洛蒙以有意识的方式,挑战了学院派的艺术经验。
尽管在最初的画作里,她提及自己曾有一个不坚定、令人羞愧的开始,但最终她还是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她以《马赛曲》(Allonsenfantsdelapatrie)为背景曲调表达了自己的成功]。
在萨洛蒙的画作中,随处可见肆意的粗糙,在我看来,这种风格的来源,或许是她大量保留的初稿轮廓所致——每一幅画面上都依稀可以辨认出草稿的痕迹。
而在色彩使用上,乍一看可以区分出各种人物之间的不同,但人物之间几乎都会互有重叠,直至与背景相融(这解释了为何她的作品几乎每一幅的主题与叙事都可以用三原色之一加以概括)。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离纳粹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十分遥远了,但我们仍能从当年爱德华·萨义德(EdwardSaid)[14]与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Barenboim)[15]的对话中一窥真相:那些“夸张的、嘈杂的、野蛮的,无论是情感色彩还是平衡状态”——都偏离了艺术原有的形式,成为一种毫不含糊的自夸。
在萨洛蒙手中,任何线条似乎都以演绎不受压抑的自由形象的方式,参与到一个实验性的进程中来。
在米尔纳的表述里,这是让线条“唤起思想里沉睡的表达”(自由的另一种形式)。
米尔纳阐释的核心是,当一个人开始作画时,他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甚至包括你自己所处的空间内那些令人不安的琐事,都并非有区别的、可被分割来看,而是“持续不断地融入到大的环境里,并失去自我”的状态。
倘若你可以让自己随性而为,这世上的其他东西也将自然地融为一体——与你自己,或是与其他人。
但你首先要做的就是随心所欲。
《浮士德博士》里,让莱韦屈恩着迷的是,当他的疯狂尚未湮没音乐本身时,“音乐里聚集的有生命或是所谓无生命的元素”。
而我们往往会忽视后者,“如果事物之间的对立被以过于严格的方式确认,原本松散的结构便会被忽视”。
米尔纳也曾像萨洛蒙一样,在海边作画。
她曾写道:“我想要以海滨为主题,描绘大地的张力与壮阔。
而海岸的轮廓或边缘的延伸与散布、起伏的海堤和低海岸悬崖并不能满足我的需求——那些界限才是我要表现的对象。
”轮廓与边缘都被否定,她只看重大地与海洋间窄窄的一线空间。
最珍贵、最冷静的与众不同,也必须容纳破碎的可能。
透过画作上的那些眼睛,这世界上我们周边的其他事物,会以相互或自我溶解的方式重新被审视。
在“收场白”部分的第一幅画作里,萨洛蒙的主题正是海岸。
海岸线连绵不断,以它自有的方式延伸起伏。
这又好似一处拱门,虽已被遗弃却可以直达她的内心,而当她作画时,这扇门又是她由大地到天空的必经之地。
萨洛蒙并没有刻意使自己的线条成为一种模糊的表达,但那些使它们在画面上兀自延伸的力量,同样使线条可以超脱于它们断断续续表达的人物躯体,超脱于用以解说的言辞(更确切地说,是线条相互叠加的结果)。
颜色的渲染带来了违和感。
而在米尔纳看来,颜色本身就意味着最大的挑战(“跃入颜色之海”是她这一章的标题)。
歌德曾指出,色彩是“光的行迹与苦果”。
但米尔纳毫不顾忌色彩带来的威慑。
倘若这种威慑越过了适当的限度,那同时也意味着某种释放即将达成(类似于萨洛蒙那个有关幼虫的梦,它的枷锁会因过度灼烧而崩坏)。
要求颜色与它的自然形式相结合,恰恰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使然。
它造成了一种束缚,正如米尔纳曾写道:“颜色一度脱离束缚,却只能以自然的形式呈现。
因此,它还是被吞没了。
”在萨洛蒙的自画像上,橘黄色成了天空的基调,尽管令人困惑,但却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米尔纳提示人们,要格外注意其中有关自由的努力——“作为当代斗争在整个社会世界中的一部分”。
她暗示这种绘画领域内部的尝试,意义并非只存在于绘画者的经验之内(无论是斗争还是恐惧)。
它还将通过画作本身呈现,以颜色与线条,标记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当这些元素被精心安排,它们也就获得了解脱束缚的可能。
米尔纳写道:“唯一令人兴奋的是,当颜色被切分,形成一种和弦,它们就可以自由组合、独立存在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久作,代号Q,13岁,异能是[脑髓地狱],是即使在异能当中也最被忌讳的精神操控的异能,被称为【活灾难】,因此终日被关在港口mafia的地牢不见天日。 [嗡嗡嗡] 在睡梦中听见了十二点的钟声响起,再一睁开眼,他发现自己坐在一辆黑漆漆的车里,而身旁的开车的人,是一只大蝙蝠? 啊咧,是梦吗?但是,这里好像很有趣的样子~ 怀抱着人偶的少年露出一个崩坏的笑容,眼中的星星闪烁,[既然是在梦里,那就让我/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老实头儿的春天小说目录,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全文免费阅读。德芙书柜提供老实头儿的春天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最新章节全文免费阅读,小说章节完整质量高,包含结局、番外。/
【屋内的光照强度低于3,目前处于黑暗状态,8分45秒之后出现1级怪异。】 许乐下意识缩了缩脚。 【你正在恐惧,恐惧是所有怪异的食粮,会吸引他们。】 许乐:? 缩个脚都不允许了? 在略微慌乱的情绪中,许乐快速生起了火堆。 光明涌现。 【屋内的光照强度为4,目前处于明亮状态,安全。】 许乐刚刚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这一切只是开始。 扭曲的火焰形成了新的文字! 【房屋内有一具尸体,死亡时间已超过4小/
当幻想侵入现实,当科技与人性碰撞,当世界面临抉择,当毁灭悄然到来 注定要成为救世主的屌丝,那一日用笃定的语气教育世人:历史是人民众创造的,但好歹得先活下来,才能自称是人民众的一员吧? /
世界再次遭遇了危机,为了拯救世界危机少女决定成为偶像。快呀,偶像用你的脚踢出全垒打,将来妄图毁灭地球的黑色星星击碎吧! 然后收集星星的碎片成为政治家吧!昔日充满奋斗精神的少年少女们,在深陷贿赂危机的时刻能否欢声笑语的破解杀人事件呢? 以上内容均与正文无关。 /
一心咸鱼却完成恶毒任务的美人*卷王工作狂却恋爱脑厂长 江美舒加班猝死,一睁眼穿七零,她不想努力想咸鱼,但奋斗年代很难达成目标。 坏消息:双胞胎姐姐重生不嫁四合院,非要和她换亲嫁到大杂院。 好消息:四合院换亲对象卷王加班不回家,但房子大钱管够! 江美舒:还有这种好事? 果断互换身份奔赴各自咸鱼躺赢人生,只是换亲后系统来了。 江美舒兴致勃勃:统啊,你是攻略统还是救赎统? 系统:我是恶毒统,全称/